
這個角度,可以看到五號三樓的小廚房, L型的架構. 前屋主夫人總讓我感覺, 她受日式風格影響比較深. 整個廚房迷你輕巧, 看房以及忙著進駐時, 就覺得她要不是個愛乾淨的女人,要不就不常煮. 因為, 感覺廚房挺乾淨的.
一直以來, 打掃廚房重任, 都由阿芳阿姨包辦. 因為, 她基於熱愛她的工作, 還有那愛乾淨的性格. 這點讓我非常感激. 我也從她身上學習很多:
最重要一項, 就是使用完畢, 一定清潔收拾好. 阿芳說, 要擦很力!
我一直搞不懂很力的意思, 那天問她, 是指用力嗎? 不是! 很俐落嗎? 不是!
答案是: 很仔細. 每個角落都要注意. 一方面, 螞蟻的鼻子聽說可以聞到很遠的地方, 所以要擦很力, 不然牠們就來了......當然一方面, 就是為了乾淨清爽, 畢竟是要生出食物來, 讓我們吃到肚子裡的.
最近, 阿芳阿姨能來的天數減少了. 我使用廚房的機率大增. 每次把廚房整理乾淨後的舒服感受, 竟然勝過於變出讓王子們溫飽的烹飪的成就! 也開始思維著, 要解決一些使用上的順不順手或不足. 而且, 我不想破壞原來的結構, 畢竟, 不需要浪費. 更不想在未來勢必要整個重新裝潢前, 分段或插隊式先行做任何局部動工. 重新建構不見得要捨棄東西, 我覺得目前需要的只是增加一些層板就可以變的很美好了. (因為不大, 我不可能再加上任何櫥櫃, 廚房裡的事很繁瑣細膩, 視覺上的狹隘, 會讓使用的人侷限煩躁....最起碼我可能會! )
而在正式進行"增加"前, 逛生活工場時看到一個有著 Kitchen 的牌子, 很可愛. 把拔也很積極的就幫我掛上了. 原來上方的收納層也是空的, 最近想想, 就擺了小飾物上去. 其實有些, 也是前屋主夫人留下來送我們的, 我也捨不得遺棄. 他們,原來就是這房子的祝福.
畫面右邊的小格子裡, 是我結婚時, 小舅媽和她的母親幫我準備的"帶路雞".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一直捨不得丟. 之前這隻雞就陪我們住在頂樓小窩, 直到搬進來, 重新裝潢廚房外連結餐廳的小餐吧區域後, 我也一直讓那咕咕雞鎮守著廚房重地. 金玉滿堂的字樣, 也讓我覺得很好玩. 右邊是迎娶時用的扇子, 我想照語義, 可能很多人覺得不該留. 但我也留著. 我的定義是, 這個家不丟扇...不丟散!!!
星期日聽了蔡穎卿的新書講座. 感覺很充實. 把心得和一些我覺得重要的來自這位前輩媽媽的話記錄下來:
1. 能妥善扮演好工作,媽媽與妻子這樣的角色,應該是源自於對"責任"的愛,超過一切.
2. 每天我的店要開始, 正如同幕將開啟, 即將上演一場秀!你不能去告訴你的客人說, 我今天有些狀況, 麻煩你稍等或多包涵....20年來每一天都同等重要.
(這讓我再度想到布拉格咖啡館. 這種精神, 我想有深深的紀律感在其中! )
3. 透過責任的完成, 我更喜歡自己.
4. 我習慣在廚房裡放一大盆的花,那不是為別人或客人, 而是為我自己. 在生活中, 我喜歡常常給自己小小的禮物.
5. 永遠為自己動手, 為自己創造喜悅. 我們有手, 就可以讓自己過的很好!
6. 每天睡前, 把浴缸, 洗臉台及馬桶刷一次! 五星級飯店不也就是這樣!
7. 我的父親曾說: 要紮穩自己的生活能力. 生活力與實作力, 讓我有足夠的自信.
8. 父母要讓孩子體驗生活, 從生活中得到知識, 生活裡的知識絕對重要.
9. 你的生活能否給自己帶出一些美感. 這些其實也正影響的孩子! 身教言教有其影響力.
10. 有了夢想, 就要自己去做!
11. 生活當中大小事的優先順序, 如何整頓自己的生活...這些生活教育及美感教育,經常來自母親!
12. 從家, 就給孩子最實質的感受. 讓他成為子女性格中, 自然表達的一部份. 當孩子走出家門, 他們將不畏懼!
13. 夫妻相處之道: 我們努力把很多時間, 節省給對方!
14. 我們夫妻都有著溫和的特質. 這幫我們在面對事情時, 能找到 workout 的方式.
(我想應該是因這種性格, 所以不需花氣力在爭執,選擇爭取或讓步或尋找共識.....)
15. 媽媽自己要有穩定的能力, 從而創造生活裡的美好.
16. 我寧可花六天的時間, 每天教孩子學會穿衣穿鞋; 而絕不願在之後很多年, 每天花一點時間幫他們做這些事.
(我記得幾年前, 某位同仁在示範教學觀摩會上, 遇到一位還不會穿鞋的孩子. 當時小孩只會把前腳部分套進鞋裡, 腳根部分使不上力穿好. 這位同仁示範後, 鼓勵孩子自己做. 記得當年老總說: 老師示範後並非幫孩子做, 而是讓孩子自己動手做, 這才是"教育"! )
17. 母親要花時間真誠面對自己.
18. 抒解對孩子憂心的一些情緒, 我選擇 "做"把情緒化解. 就是去為孩子"做"一件事.
19. 料理包含兩件重要的事: 熱處理 + 調味.
熱處理跟環境設備與食材有關, 調味和生活有關.
認識各國的料理, 我從文化切入, 比較能夠了解一些因.
20. 料理, 永遠不要被條件限制.
(Bubu 說自己並沒有各式各樣太多的鍋具, 只要一只稍具深度的平底鍋就很夠用. 沒有打蛋器, 就手拿筷子...沒有...就找替代方案....)
21. 廚房裡, 料理中, 所謂的步驟, 前因後果的變化, 這些都可以連結到社會上, 待人處世種種學問.
22. 和孩子一同喚醒美麗的早晨! 透過早晨氣氛的營造, 告訴孩子何謂一日之計在於晨! 親聲細語和大聲用力叫孩子起床, 其實花的時間可能是相同的.
23. 美好的生活需經過累積, 生活是由許多的小事集結而成. 累積足夠美好的能量, 孩子自然知道如何自己去面對生活中的大小事!
24. 讓孩子去了解, 適度的壓力是有好處的.
25. 安定, 是母親很重要的一份力量, 由此再讓孩子自己也有足夠的力量.
26. 與其使用過度空泛的話語, 不如用實際的行動教導您的孩子.
我沉思著她的話, 再看看我自己不美輪美奐但已經有感情的五號三樓, 還有我這個媽媽工作室--Kitchen, 我想, 親手打造家, 做點佈置或改變, 讓自己喜歡而待的住, 是值得投資時間或一些小錢的! 而透過這些事, 真的也讓我產生穩定的能量. 這個能量對任何一位母親來說, 都應該是重要的!
真的很高興, 有人就這樣的把廚房把家事, 把這些快要被稱作微不足道的生活重要大事再度搬出來. 讓我們重新思考教育的價值, 検視我們提供給孩子的品質與內涵. 我相信, 從家裡開始, 會有安定的力量. 縱使關上家門, 外面的世界再不符合邏輯, 再紛紛擾擾, 我們依然從家裡, 從心理, 找到清楚的方向感! 不會混亂與迷失!